![]() |
掌握這5個洗手秘訣,讓你遠離細菌威脅!
在日常生活中,洗手是一項看似簡單卻極其重要的衛生行為。根據全球衛生行為研究報告,許多人未能遵循正確的洗手方式,尤其是在中國,只有25%的人每天用肥皂洗手5次以上。事實上,我們的雙手攜帶著比公共場所的物品還多的細菌,這些細菌可能隨時威脅到我們的健康。本文將深入探討正確的洗手方法、時機及相關注意事項,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效保持衛生,降低感染風險。
為什麼洗手如此重要?
洗手是防止疾病傳播的第一道防線。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勤洗手可以降低多種傳染病的風險,包括流感、腸胃炎及COVID-19等。尤其在疫情期間,正確洗手的重要性更是被廣泛強調。雙手經常接觸各種表面,細菌和病毒會在不經意間轉移到我們的口鼻,造成感染。了解何時、如何洗手,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衛生知識。
什麼情況下需要洗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指導,以下十種情況下應該洗手:
- 飯前和飯後
- 便前和便後
- 用藥之前
- 接觸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及唾液之後
- 清理環境後
- 接觸貨幣之後
- 接觸他人之後
- 在戶外玩耍後
- 從事戶外運動或購物之後
- 抱小孩之前
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後,更需要反覆洗手,確保病菌不會進一步傳播。對於父母來說,清洗後也要別忘了自己的手,因為嬰幼兒的排泄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菌。
![]() |
正確的洗手步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正確的洗手步驟分為12個步驟:
- 先將手淋濕(乾式洗手不需要淋濕)
- 取足夠的皂液(如洗手液或免洗洗手液),塗滿整個手部
- 雙手掌心搓摩
- 右掌心覆蓋左手背,十指交叉,反之亦然
- 雙手掌心相對,十指交叉
- 指背迭於另一掌心,十指相扣
-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搓摩,反之亦然
- 右手五指併攏貼於左掌心,正反方向旋轉搓摩,反之亦然
- 用流動水沖洗雙手
- 用一次性毛巾擦乾
- 使用毛巾墊著關掉水龍頭
- 完成
整個過程大約需要40到60秒,確保每個步驟都得以徹底執行,以達到最佳的清潔效果。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遵循這些步驟將大大降低病毒的傳播風險。
洗手液的使用與存放
許多人誤以為洗手液越多越好,其實適量的洗手液即可。過多的洗手液可能導致手部乾燥,並且影響洗手的效果。在使用固體肥皂時,應保持其乾燥,避免潮濕環境下的細菌滋生。將肥皂懸掛起來或者使用透氣的皂盒可以有效防止存水。而對於液體洗手液,建議在使用完後對容器進行清潔,避免滋生細菌。
洗手的注意事項
在洗手時,水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水溫應保持在20至25℃之間,避免使用預先加熱的水,因為這樣的水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不要使用臉盆內的存水進行洗手,因為這些靜止水容易滋生細菌,反而增加手部的污染風險。在乾燥的季節,使用洗手液後可以考慮塗抹保濕護手霜,以防止手部乾燥和裂紋。
總結
洗手是保護自己和他人健康的簡單方法。通過正確的洗手步驟、適當的洗手時機以及注意衛生習慣,我們能有效減少感染的風險。面對各種細菌和病毒的威脅,讓我們共同努力,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保障自己的健康。未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正確的洗手方式會成為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希望大家能夠持續關注自身衛生,為家庭和社會的健康做出貢獻。
如需深入了解洗手與衛生知識,請參考以下資源:進一步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