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種運動按摩法,助你調理腎、脾、肝,預防腫瘤的發生
腫瘤在中醫的觀點中,常被認為是邪氣在體內無法排出,最終形成的有形腫塊。這個過程被古籍稱作「積聚」,它的發展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正氣不足、氣滯、血淤、痰結、濕聚和熱毒等,這些因素往往彼此交織,長期下來就會形成腫瘤。
中醫認為,腫瘤的發生與五臟中的肝、脾、腎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能夠調節氣機,因為「百病皆生於氣」,氣機暢通,才能防止邪氣的凝聚;而脾則是氣血的生化之源,對於後天的健康至關重要;腎則是先天之本,存精之所,脾腎的正常功能對人體的抵抗力(即正氣)至關重要。當正氣充分時,邪氣便無法侵入,從而有效地預防腫瘤的發生。
因此,日常生活中,調理肝、脾、腎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這對於預防腫瘤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介紹14種簡單易行的運動和按摩方法,幫助你調理這三大臟腑。
1. 叩齒
這個動作能夠提神醒腦、生津固齒、益腎、健脾和胃。具體方法如下:清晨起床前,靜心片刻,輕閉雙唇,上下門齒相叩36次,然後再讓兩側臼齒相叩36次。
2. 摩頭
此法有助於暢通任督、調和陰陽、祛風止痛、健腦護髮。具體方法為:雙手五指屈曲,從前額沿著頭頂至枕部推40至50次,像梳頭髮一樣;然後用一手指端從前額向頸後部按揉3至5遍;再用雙手指端輕輕叩擊頭頂部;雙手抓握頭髮向上提抖3至5次;最後用雙手拇指按摩玉枕穴和風池穴,各20至30次。
![]() |
3. 攪海
這個方法可以生津固齒、益腎、清潔口腔、預防消化不良。具體方法是:舌前部上翹抵上齒齦外緣,然後依次轉向左上臼齒齦、左下臼齒齦、下門齒、右上臼齒齦、右下臼齒齦,這樣共操作5遍。
4. 鼓漱
此法有助於消化、健脾胃,提高消化道免疫功能。具體方法為:先進行攪海以增加口內津液,然後輕輕閉口咬牙,用兩腮和舌頭做漱口動作,漱30餘次,漱口時津液會漸多,滿嘴後可分三口慢慢下嚥。
5. 鳴天鼓
這個方法有多種步驟,包括:
- 先用雙手掌根摺耳廓,按耳孔,兩手食指、中指輪流輕擊風池穴20至30次,幫助充腎陰,補真元。
- 掌心掩按耳孔後驟然抬離,反覆開閉10至20次,有助於健腦醒神、消除疲勞。
- 兩手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驟然拔出,反覆3至5次,有助於清肝瀉火、解郁散結。
- 兩手摩擦耳廓20至30次,並用食指摩耳輪20至30次,這樣可以疏通經絡、調和臟腑,預防四肢疼痛。
- 最後,指面按揉耳甲艇10至20次,然後再按耳甲腔10至20次,牽拉耳垂20至30次,提拉耳輪20至30次,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補腎健腦。
6. 拍胸
這個動作可以暢通氣機、安神定驚、宣肺利氣、止咳化痰。具體方法為:一手成虛掌,五指張開,拍擊胸部,左右手交替操作,各拍10次。
7. 揉脘腹
此法能夠健脾和胃。具體方法為:先用右手四指併攏,按揉中脘部,做圓周方向旋轉運動20至30次,然後用左手再按揉20至30次。
8. 摩臍輪
此法具有溫陽固脫、益精壯元的功效。方法是:用左手掌心貼臍部,右手按住左手手背,兩手同時做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100至200次。
9. 疏肝膽
這個方法可疏肝利膽、理氣導滯、調和沖任。具體方法是:左手四指併攏,按於左腹股溝,右手順時針方向揉腹部20至30次。
10. 擦少腹
此法有助於疏肝理氣、補腎益精。具體方法為:雙手小魚際緊貼肚臍兩側,向腹股溝方向上下擦動30至40次,以感覺發熱為度。
11. 摩腹
這個方法可以固本培元、健脾和胃,強身健體。具體方法為:右掌心貼住腹部,順時針方向摩動30次,再用左掌心逆時針摩動30次,這樣反覆交替操作5次。
12. 腰功
此法包含幾個步驟:
- 先用雙手搓熱後緊按腎俞穴,稍定片刻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來回搓50至100次,調和氣血、疏經通絡、補腎益精。
- 雙手叉腰,用拇指按腰眼,做旋轉按揉(以酸脹為宜),溫經散寒、調和臟腑。
- 右掌心按命門穴,做上下搓動20至30次,補腎培元、強身益壽。
13. 翕周
此法有滋陰降火、補腎壯腰的功效。具體方法是:收縮肛門,吸氣時收緊,呼氣時放鬆,一收一鬆為1次,連續50次。
14. 擦涌泉
此法可以引火歸元、滋陰育陽、安陽寧志、活血通絡。具體方法為:左手擦右涌泉,再用右手擦左涌泉,各100次,或用拇指按揉涌泉穴20至30次。
這些運動和按摩方法不僅簡單易學,還能幫助我們調理身體,增強健康。通過持之以恆的練習,我們能夠提升自身的抵抗力,降低腫瘤及其他疾病的風險。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將這些方法融入到日常的養生習慣中,不僅能夠調理身體,還能促進身心的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