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的防護與康復:10個關鍵點

運動傷害的防護與康復:10個關鍵點

隨著全民體育運動的開展,家長對於孩子身體素質重視程度的增加,兒童青少年更多地參與到各類體育運動中。學校體育活動、課外活動、運動會中運動量及運動專案的增加,使得兒童青少年運動系統損傷也隨之日益增加。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因為兒童及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在組織解剖、生理、生物力學等方面均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兒童青少年的骨關節損傷,由於其生長發育的特點,發生損傷的型別以及治療和預後方面也與成人有所不同。

1. 兒童骨折就像嫩樹枝被折彎

兒童骨骼中膠原和水分的含量多,無機物含量少,骨質柔韌,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能會發生彎曲,而非像成年人那樣直接斷裂。在外力較大的情況下,還可能出現骨骼的一部分出現皺褶、斷裂,而其他部分還保持完整,就像幼嫩的樹枝被彎折時那樣,這種情況在醫學中被稱為青枝骨折。同時,由於兒童的關節囊厚而強韌,抵禦外力的能力超過骨質,因此,除橈骨頭半脫位等特定發育階段的現象外,兒童在暴力創傷中更易骨折,而不易發生脫位。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的堅硬,到了青少年期,各種關節脫位的比例則會明顯上升。

2. 生長發育與骨骼健康

生長發育是兒童期的重要特徵,骨骼也不例外。四肢各骨的生長依賴於骨骼兩端軟骨不斷形成新骨的能力。這種具有生髮能力的軟骨叫作骨骺。到了一定的年齡,骨骺軟骨鈣化為骨,骨骼的生長即會停止。如果骨骺因為創傷、疾病等原因受損,其生髮能力可能減弱甚至消失,骨骼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引起肢體的短縮或畸形。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辦法從根本上預防或治療骨骺損傷,即使手術治療,也只是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並不能直接恢復或增強骨骺的生長能力。

3. 維生素D的作用

維生素D有利於骨折修復,運動損傷后的康復是指損傷後進行有利於恢復或改善功能的身體活動。適當的、科學的康復對於損傷的迅速癒合和促進功能的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但要注意,學齡期兒童和青少年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前者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康復治療方式與成人不盡相同,因此,科學合理的康復計劃必須建立在全面的認識和正確診斷基礎之上。

4. 物理治療與營養

在運動損傷癒合過程中,物理治療和營養加強是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物理治療時,康復動作的幅度、頻率、持續時間、負荷量的大小等都應逐漸增加,否則會加重或影響損傷的癒合,甚至會使損傷久治不愈而成陳舊性損傷。例如,異位骨化性肌炎是肱骨髁上骨折很少見的併發癥,過度的術後操作和理療被認為是其最常見的相關因素。

5. 運動後的自我保護

在門診拆除石膏、拔出鋼針后,可鼓勵患兒主動進行肘關節屈伸、旋轉功能活動,區域性可熱敷,切勿被動、強制訓練。物理治療的階段與生長板閉合時間也有關係。青春前期或青年運動員肌肉在骨的附著點的炎癥很常見,癥狀包括脛骨近端前方疼痛性突起,跑跳等高衝擊力運動時發生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下跪或上樓時疼痛,這些問題一般在生長板閉合后均能得到解決。可為患者安排一項柔韌的伸展腘繩肌和股四頭肌的活動,直腿抬高練習有助於增強股四頭肌的肌力,有癥狀時宜改變運動方式或限制運動。

6. 十歲以下兒童的運動防護

對於10歲以下的兒童,損傷的型別主要為摔傷,損傷發生的部位主要為上肢,尤其以肘關節及前臂的損傷為主,比如從單槓、雙槓、平行天梯上摔下,奔跑時不小心摔倒等。此外輪滑、滑板、足球等都是高風險運動,運動前需要做好對於腕關節、肘關節和膝關節的保護。

7. 下肢損傷的高風險運動

對於10歲以上的青少年,參與的運動專案有所增加,比如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損傷發生的部位主要為下肢,損傷的型別主要為運動損傷。籃球運動最容易損傷的部位為腰部、膝關節及踝關節,主要原因是跌倒、跳起搶球、落地不正確、場地過滑等。對於體重大、靈活性差的青少年,容易損傷膝關節半月板、前後交叉韌帶、髕骨及關節軟骨。

8. 碰撞與意外傷害

此外,兒童和青少年在玩耍打鬧過程中發生撞擊,也會導致撞擊區域性的骨骼和軟組織損傷。比如10歲以上的青少年常因肩部的直接撞擊導致肩關節周圍的損傷,如鎖骨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因此學校操場應該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劃分活動區域,避免身高體重相差較大的兒童在課間活動奔跑時發生碰撞。

9. 開放傷口與閉合傷口的處理

學齡期兒童和青少年運動損傷主要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損傷,二者處理原則不盡相同。對於開放性損傷,學校和戶外活動中最常見的損傷為面板損傷。摔一跤,膝蓋、掌心破皮了,荊棘劃破手臂,銳器刺穿面板等。此時應當仔細觀察傷口的深淺,出血的部位和量,根據輕重程度,處置方式也不同。

10. 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隨著孩子的運動量增加,定期的健康檢查變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及早發現潛在的運動損傷,也能幫助家長和教練制定更科學的訓練計劃。此外,及時的醫療介入能夠避免小傷變成大問題,確保孩子在運動中的安全。

總結分析

總的來說,兒童和青少年運動系統的損傷主要包括軟組織挫傷、肌肉拉傷、腰部扭傷、膝關節半月板撕裂、韌帶撕裂、關節軟骨損傷、骨骺損傷、骨幹骨折、關節脫位等。一旦兒童青少年在運動后出現疼痛、腫脹、關節活動受限、畸形等情況,需要及時到專業的小兒骨科門診進行診治。

為了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家長和教練應該提高警覺,對於運動安全進行教育,並且在運動中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鼓勵孩子在運動中保持良好的姿勢,並學會正確的運動技巧,這樣才能在享受運動的同時,降低受傷的風險。

了解更多相關知識,請訪問 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