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必吃的8種野菜,讓你健康又美味
1. 蕨菜
蕨菜不僅吃起來鮮嫩滑爽,還擁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因而被譽為「山菜之王」。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有著顯著的好處。根據藥理實驗,蕨菜性寒味甘,入藥後具有解毒、清熱、潤腸、降氣、化痰等功效。
經常食用蕨菜可以幫助治療高血壓、頭暈失眠、子宮出血、慢性關節炎等症狀,對於流感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蕨菜的烹飪方法多樣,包括鹵、爆、炒、燒、煨、燜等,建議在烹調前先用熱水焯一下,以去除其草腥味。蕨菜的色澤翠綠、質地軟嫩、清香味濃,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睞。
2. 香椿
香椿又稱紅椿或春芽,這種野菜的吃法多樣,像椿芽炒肉、椿芽炒蛋、涼拌椿芽、油炸香椿、椿芽炸醬麵等,每一種都別有風味。香椿的藥用價值也相當高,據《唐本草》記載,香椿可用於治療疥瘡、風疹等病症。
香椿食譜:香椿拌豆腐
做法:首先將豆腐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然後瀝水,切成小丁裝盤。接著將香椿洗淨,稍微焯水,切成碎末,放入碗中,加入鹽、味精和麻油,拌勻後澆在豆腐上,吃的時候用筷子攪拌均勻即可。
3. 薺菜
薺菜又名菱角菜、麥地菜、枕頭草、護生草等。這種野菜的葉子嫩,根部肥,具有誘人的清香和美味。薺菜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和礦物質。
薺菜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炒食或做湯。人們常用薺菜做包子、春捲、餃子、湯圓的餡料。此外,薺菜在中醫中也被視為一種地道的藥材,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能夠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病症。
4. 馬蘭頭
馬蘭頭又稱馬郎頭、路邊菊、紅梗菜、雞兒菜等,屬於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為摘取其嫩莖葉頭作為蔬菜,故有此名。馬蘭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營養價值超過菠菜,維生素A的含量更是超過番茄,而維生素C的含量則超過柑橘類水果。
中醫認為馬蘭頭性涼味辛,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的功效。經常食用馬蘭頭對高血壓、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體炎等多種疾病都有好處。馬蘭頭的食用方式多樣,可以炒食、涼拌,甚至曬乾備用。
馬蘭頭與嫩筍片同炒,味道清香;氽後切末的馬蘭頭與熟雞肉末、熟火腿末混合,加上精鹽和白糖,澆上麻油,風味更佳;紅燒肉或紅燒丸子時,將熟馬蘭頭墊底,色香味俱佳;馬蘭頭切末後加入肉餡,包成蛋卷、餛飩或餃子,鮮美爽口。
5. 馬齒莧
馬齒莧又叫長壽菜、瓜子菜、馬蛇子菜、五行草等,這種野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胡蘿蔔素、蛋白質、粗纖維以及鈣、鐵、磷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為馬齒莧性偏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濕、涼血、降壓、利尿等功效,能夠治療尿道炎、尿血、痢疾、黃疸型肝炎及婦科病等。
在民間,馬齒莧常用來做湯、做粥或涼拌。不過,由於馬齒莧對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孕婦最好避免食用,脾胃虛寒的人也應該少吃。
6. 苦菜
苦菜又名苦苣菜,這種野菜含有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其嫩芽可供食用。生吃時略帶苦味,但經過開水燙一下後,苦味會減輕。苦菜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以炒肉、炒蛋、做湯,或加入一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甚至用沸水燙後蘸麵醬食用。
苦菜性苦寒,中醫認為可以清熱解毒、涼血,對於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蜂窩組織炎等都有療效。不過,脾胃虛寒者應該少食。
7. 地木耳
地木耳又名地衣,其含有的膠質能夠吸附人體消化道中的殘留物,有助於清胃、滌腸。中醫學認為地木耳性味平和,具有滋補益氣的功效,常用於湯菜中,鮮香味醇。地木耳作為一種野菜,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8. 側耳根
側耳根又稱魚腥草,這種野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治療胃癌也有一定效果,還能滋補強身,促進毛髮生長,讓白髮變黑。
總結
上面介紹的這八種野菜,都是春季的美味佳品,沒有吃過的朋友可以去市場上尋找一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些野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擁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對於提升我們的健康水平大有裨益。春天是野菜生長的季節,讓我們一起享受這些天然的美味,為自己的餐桌增添一道道健康的風景。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資訊,歡迎訪問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