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揭示:每年3.5萬女性死於心臟病的7個警示因素
最近,英國《每日郵報》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報導了一項引人關注的數據:每年有約3.5萬名女性因冠心病而失去生命,而這一數字是因乳腺癌死亡女性人數的三倍。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尤其是對於所有女性來說。最近,英國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深入的問卷調查,總結出七個最需要女性警惕的致病因素。我們來看看這七個因素是什麼,以及如何減少這些風險。
1. 過量飲酒
發病風險:平均每10人中可能出現1例心臟病。
專家解讀:布里斯托大學心臟研究所的專家格林·托馬斯指出,家族遺傳是心臟病發作的重要誘因之一。瑞典的一項研究發現,母親如果有心臟病史,子女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會增加43%。
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的風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戚文航教授也強調,過量飲酒不僅對心臟有害,還會損害肝臟和腎臟。雖然每天小酌一點葡萄酒對心臟健康有益,但過量攝取必須控制。
2. 愛吃甜食
發病風險:有家族史且愛吃甜食致超重的女性,平均每3人中可能出現1例心臟病。
專家解讀:蛋糕、餅乾等甜食含有過多的熱量和飽和脂肪酸,愛吃甜食會導致女性腰部和臀部脂肪堆積,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進而引起血脂異常和高血壓,最終誘發心臟病。
戚文航建議,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並養成每天鍛煉的習慣,能有效減少心臟病的風險。女性每日攝入的飽和脂肪酸最好不超過20克,此外,還要控制脂肪、熱量和鹽的攝入,這對於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3. 甲狀腺功能衰退
發病風險:甲狀腺功能衰退且血脂高的老年女性,平均每20人中可能出現1例心臟病。
專家解讀:調查發現,每1000個女性中就有15個受到甲狀腺功能衰退的困擾,而1/3的甲狀腺衰退女性都有高血壓的問題。高血壓是引發心臟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沈瑾醫生指出,甲狀腺衰退會導致代謝降低,使得人容易肥胖,這對心臟非常不利。戚文航則建議,已經出現甲狀腺功能衰退的女性應該每年至少到醫院檢查一次血壓,以預防心臟病的發生。
4. 打鼾嚴重
發病風險:平均每30人中可能出現1例心臟病。
專家解讀:研究顯示,嚴重打鼾者在睡眠期間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六倍。打鼾時,呼吸會短暫停頓,這導致血壓、神經系統及激素分泌的變化。
戚文航指出,打鼾的人常伴隨頑固性高血壓,會直接損害心臟。沈瑾則建議,打鼾者應及早就醫,尋找病因並進行治療。
5. 抽菸
發病風險:抽菸和愛吃高熱量食品的女性,平均每15人中可能出現1例心臟病。
專家解讀:研究發現,女性吸菸者患心臟病的機率比男性高出25%,因為女性的身體對菸草的毒害更為敏感。戚文航表示,吸菸會損害血管內皮功能,導致血管硬化,從而誘發冠心病。
有鑑於此,專家強烈建議女性應該儘早戒菸,因為吸菸對健康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
6. 孕期高血壓
發病風險:平均每25人中可能出現1例心臟病。
專家解讀:每10個孕期女性中,就有1個可能患有先兆子癇,這類孕婦日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高。倫敦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先兆子癇的孕婦日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是其他人的兩倍以上。
戚文航建議,這類女性應時常監測血壓,因為有些患者即使在生完孩子後,血壓也會持續偏高,需要長期治療。
7. 經常偏頭痛
發病風險:平均每15名女性中可能出現1例心臟病。
專家解讀:研究顯示,經常出現偏頭痛的女性,患上心臟病和腦卒中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偏頭痛可能導致血流量改變,這也是心臟病發作的原因之一。
雖然偏頭痛的誘因眾多,不一定與心臟病直接相關,但如果經常頭痛,建議還是應該去醫院檢查,千萬不要忽視。
總結
最後,專家們強調,家族史、生活習慣等多個因素往往交織在一起,進而引發心臟病。上述提到的危險因素僅僅是一些提醒,女性應該更加重視飲食、運動及戒菸等問題,這不僅對心臟健康,對整體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心臟健康不容忽視,讓我們一起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心臟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