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胃病警告信號,千萬別忽視!

5個胃病警告信號,千萬別忽視!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腸胃病患者數量已經達到1.2億,被譽為當之無愧的「胃病大國」。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將近一半的患者在感到胃部不適時選擇忍耐而不尋求醫療幫助。專家們因此呼籲:「胃病不是小病,長期的忽視與怠慢可能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讓我們多一些對胃部的關愛。」

胃病「發威」後果很嚴重

周榮斌,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提醒我們:「在急診室裡,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很多人因為胃不舒服,選擇忍耐或隨意用藥,最終在出血後才到醫院就診,這時已經非常危險了。」

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主任張聲生指出:「胃病其實是許多不同病症的總稱,許多人覺得這不算什麼大病,這是因為他們不瞭解胃病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常見的胃病包括胃炎、潰瘍和胃食管反流病等。胃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若長期不愈有可能從淺表性胃炎發展到萎縮性胃炎,甚至最終演變為胃癌。對於消化性潰瘍,張主任進一步解釋,胃潰瘍的疼痛通常在餐後半小時左右出現,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則常在空腹時或夜間疼痛。

張聲生強調,現今醫療條件能夠治好消化性潰瘍,但許多患者因為耽誤時間而錯過最佳治療期,特別是出現嘔血、便血甚至穿孔後才到醫院,後果不堪設想。

周榮斌補充道:「很多人認為自己身體好,胃疼不算什麼小事。實際上,我們接診過不少因為飲酒或暴飲暴食導致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年輕患者,有些送來時血如泉湧,再晚點就可能喪命。而胃病若演變成胃癌,早期很難察覺,許多人一查出來就已經是中晚期。」

打好生活中的「保胃戰」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的腸胃病患者多達1.2億,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為10%,而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則高達30%。專家們指出,「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因此我們必須杜絕以下不良生活習慣:

1. 三餐不定、暴飲暴食

周榮斌表示,胃是「守時」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存在生理性高峰和低谷。如果在該吃飯的時間裡胃裡沒有食物,容易損傷胃黏膜。過了飯點再暴飲暴食,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急性腸胃炎或胃出血。

2. 抽菸喝酒、食物不潔

抽菸和喝酒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發黏膜下血管的收縮和痙攣,長期下去容易形成胃潰瘍。不潔食物中可能含有幽門螺旋桿菌,這也是引起胃潰瘍的重要元兇之一。

3. 壓力過大,心情不好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精神緊張、情緒低落,甚至焦慮和憤怒,這些不良情緒會引發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進而引起各種胃腸道疾病。

4. 亂用藥物

許多人在胃疼時會自行購藥,但在不明病因的情況下,某些藥物甚至會加重胃病的惡化。常見的藥品,例如解熱鎮痛類(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或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如地塞米松、可的松),可能會直接或間接損傷胃黏膜。

5. 注意預警信號

如果胃出現問題,身體會發出一些「預警訊號」。周榮斌表示,這些訊號可分為全身性和區域性兩種。全身性訊號包括食慾下降、消化不良、面色蒼白、體重減輕、大便不規律(腹瀉與便秘交替)等;而上腹部疼痛、腹脹、泛酸和一陣陣的肚子疼則屬於區域性訊號。張聲生還指出,如果出現嚴重的胃痛、黑便、嘔血、頭暈眼花等症狀,應該迅速就診,特別是那些飲食不規律或工作壓力大的朋友更要特別注意。

生活小貼士

最後,周榮斌強調了一些保護胃部的生活建議:應少吃油炸、醃製的食物;避免飲食冷熱不均;注意細嚼慢嚥;保持胃部的保暖等。這些小習慣能幫助我們有效預防胃病,保持良好的腸胃健康。

總之,胃部健康至關重要,讓我們一起關心自己的胃,從日常生活中開始,改掉不良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讓我們的胃長久地保持健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