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的心理形成:3個關鍵時期與引導策略

成癮的心理形成:3個關鍵時期與引導策略

一個人是否會成癮是由十分複雜的原因決定的。固然,沒有外界的誘惑,人們就沒辦法對一樣東西沉迷,成癮也就無從說起。但是,如果人們內心有理智的、獨立的意識,能夠有強而有力的自我控制力量,那麼外界的誘惑也會難以起到作用。

社會的發展沒有人能阻止,而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也是必然趨勢,因此,對於成癮的預防,加強自身的抗癮能力才是關鍵。

然而,雖然心理原因是成癮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但人們心理的形成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在一個人心理形成的過程中,童年的影響通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我們還處於童年時,控制我們生活的卻不是我們自己,而是我們的家長,或說是其他能起到監護人作用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的心理形成,通常把握在別人的手上。簡單來說,幼年的培養,能夠直接決定孩子長大后成癮的機率。

根據拉康的心理形成理論,當孩子處於3-12歲時,正是處於人格、世界觀、價值觀塑造的奠基時期,所以孩子們在這個歲數里所產生的認知,往往會影響終生。而要預防成癮,3-12歲就是最關鍵的階段了。

關鍵時期

  1. 3-6歲:人格的初步形成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性格和社會觀念初步形成,並無是非觀念,開始模仿大人。家長要順其自然,關注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習慣。

  2. 6-12歲:人格的初步健全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有是非觀念,重點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習慣。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家長極易成為孩子的榜樣。

  3. 12-18歲:理想與責任感的形成期

    這時候,孩子應該具有了各種理想和觀念,知道熱愛自己的國家,也知道自己屬於某個特定的種族,對周圍的親人和朋友有一定的責任感,並對國家和種族產生強烈的榮辱感。如果沒有這些理念和思想,說明早期教育是很失敗的。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這幾個時間段內,孩子對外界的接觸會呈指數式地爆炸性上升,因此,家長的引導作用發揮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良好的引導策略

那麼,究竟怎樣的引導才是良好的引導呢?這個問題是十分複雜的問題,但只要家長抓住幾個關鍵點,想必要做好引導工作還是很容易的。

  1. 孩子不是不會想東西,他們只是對世界的瞭解少,能夠被他們用作思考的材料少,所以才很多東西不懂。
  2. 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特別是對家長的模仿能力,假如家長說一套做一套,孩子絕對不會學會說的那一套,而是會學會家長做的那一套,以及說一套做一套的能力,還會形成「說一套做一套才是對的」這樣的認識。
  3. 孩子知道的不多,但孩子也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要尊重他們,教育他們,為他們解釋,而不是控制他們、逼迫他們。

補充內容

  1. 4. 提供安全的環境

    安全的環境能讓孩子感到被保護,這樣他們更容易探索世界,而不會因為恐懼而退縮。家長應該創造一個能讓孩子自由表達和探索的空間,這樣能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2. 5. 定期與孩子溝通

    與孩子保持定期的溝通非常重要,這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從而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樣可以及早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

  3. 6. 培養興趣愛好

    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不僅能豐富他們的生活,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時,他們會更容易找到生活的意義,從而減少對成癮行為的依賴。

總結分析

總的來說,成癮的形成與心理因素、家庭環境以及社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有關。特別是在幼年時期,父母的引導和教育至關重要。透過正確的引導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有效降低孩子未來成癮的風險。希望每位父母都能重視這些關鍵時期,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更好地抵抗外界的誘惑。

如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訪問 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