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康指南:8個小妙招助你遠離上火與春困

春季健康指南:8個小妙招助你遠離上火與春困

春季來臨,氣候變化無常,人們的身體容易出現一些不適,特別是上火的情況。許多人在感到上火的時候,會隨意使用降火藥物,這其實是最大的「滅火」禁忌。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但燥熱也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上火」癥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針對不同的「火種」需要採取不同的降火方式。

例如,牛黃解毒丸對於降實火的效果很好,特別是伴有大便乾結的情況,但對於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則效果不大。因此,預防上火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避免油膩、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對於已經出現明顯上火癥狀的人,可以選擇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推薦的滅春火食物

1. 豬肝湯去肝火

表現癥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豬肝1副,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2. 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春捂的注意事項

春天的氣候變化多端,許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了兩個極端:年輕人因為體力充沛而不捂,早早就穿上單衣和單鞋;而老人和小孩則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卻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春捂」有三大要點:第一,別急著「換季」。冬季的衣物不必急於收起來,等氣溫穩定後再換;第二,隨時增減衣物。春天的早晚溫差變化大,建議隨身攜帶一件外套,晚上睡覺時可搭一條小毛毯,避免寒氣侵入;第三,避免捂出汗。捂過頭會導致感冒和抵抗力下降。

把握「春捂」的時機與溫度

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是捂的最佳時機。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尤其是感冒和消化不良等問題。

15℃可以視為春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再捂了。此外,當日夜溫差大於8℃時,也應該適當增加衣物。

黃綠蔬菜防春困

春季陽光明媚,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從而引發「春困」。這時候,建議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番茄、青椒和芹菜等,這些食物有助於恢復精力,消除春困。

推薦的防春困食療方

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並斬件,芡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凈,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芡實薏米木瓜糖水

材料:芡實100克、薏米100克、木瓜1個、生薑和冰糖適量。

做法:將芡實和薏米用清水浸泡2個小時,生薑切片,木瓜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煮鍋煮1個小時,最後加入冰糖調味即食。

少酸增甘養脾胃

春季的飲食中應該少吃酸味食物,以防肝氣過旺,多吃香辛的食物來疏發肝氣,補益脾氣。韭菜、香菜、蔥、蒜、蓮子、大棗和山藥等都是適合春季的食物。此外,應該告別冬季的溫補,轉而注重健脾胃,避免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魚、蝦、蟹、羊肉等。

吃點味兒食防疾病

在「倒春寒」的天氣裡,可以多吃一些味道較重的食物,如大蒜、洋蔥、芹菜等,這些食物能有效預防傷寒感冒、呼吸道感染及心臟病等問題。中醫認為,這些食物不僅能疏風散寒,還能殺菌防病,對於健康非常有益。

晨練拉筋養肝

春季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時期,晨練可以幫助身體徹底放鬆。年紀稍大的人可以選擇散步,並在空氣較好的地方做深呼吸,拉筋。適當的拉筋能促進氣血暢通,對於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結語

春季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但隨之而來的氣候變化也容易讓人感到不適。通過以上的幾個小妙招,我們可以有效地預防上火和春困,保持身體的健康。記得注意飲食的調節,適時增減衣物,並保持適度的運動,這樣才能在春天的陽光下,享受健康的生活。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 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