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磁共振檢查的5個重要事實

了解磁共振檢查的5個重要事實

最早,醫學界稱磁共振為核磁共振,大家一聽到「核」往往聯想到核輻射。為了打消老百姓的顧慮,醫學界特意取消了「核」字,稱為磁共振,英文簡稱MRI。但很多人仍然習慣稱其為核磁共振,並擔心檢查時會有輻射。那麼,磁共振檢查究竟有沒有輻射呢?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與X光和CT不同,後者是利用X射線來檢查,而磁共振則是利用我們體內水分的氫原子核作為共振訊號來成像的,這是一種完全沒有輻射的檢查。我們人體內有大量水分,每個水分子中都有兩個氫原子核,這些氫原子核可以形成高強度的磁共振訊號。

這項檢查需要患者躺在掃瞄床上,然後進入一個圓形的磁體間,這相當於進入一個很大的磁場。在檢查前,患者需要提前摘除身體上的金屬物。有些患者的身體內可能有金屬物品,比如血管內的金屬夾閉、子宮內的節育器等。這些都需要和手術醫生確認,確定是否能做磁共振檢查,以免體內金屬物質移位或停止工作。

由於病情和檢查部位的不同,磁共振檢查的時長也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檢查時間在30分鐘以內。比如做頭顱磁共振平掃的時間可能是十幾分鐘,而脊柱平掃的時間則可能需要二十多分鐘。在檢查過程中,很多患者會感覺聲音特別大,這個聲音是做空間定位用的,聲音的大小和檢查器械有關。為了保護患者的聽力,醫生會給患者佩戴耳罩。

有時候,醫生開出的檢查專案中會包括平掃和增強。做增強磁共振檢查時,需要把含釓的造影劑從靜脈注射到身體裡,這樣造影劑會隨著血流分佈到身體組織,幫助區分正常和異常的組織。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在注射造影劑後可能會出現蕁麻疹、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輕度的不良反應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多喝水、勤排尿即可將造影劑排出,反應也會隨之消失。而中度和重度的不良反應則需藥物處理。

磁共振檢查的其他重要知識

除了以上的基本知識,還有一些關於磁共振檢查的其他重要事項需要患者了解:

  1. 檢查前的準備:在進行磁共振檢查之前,患者需要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包括是否懷孕、是否有過敏史,以及是否有心臟起搏器等植入物。這些信息對於確保檢查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2. 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患者在檢查過程中需要保持靜止,因為任何的移動都可能影響影像的清晰度。此外,檢查時可能會感到一些不適,比如被困在狹小空間的焦慮感,這是正常的。醫生和技術人員會在檢查過程中隨時與患者保持聯繫,提供必要的支持。
  3. 檢查後的注意事項:完成檢查後,患者可以正常進行日常活動。若進行了增強檢查,建議多喝水,以幫助排出體內的造影劑。如果出現任何異常反應,應及時聯繫醫生。

總結分析

總體來說,磁共振檢查是一項相對成熟、可靠的影像檢查技術。由於其無輻射的特性,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選擇使用磁共振進行疾病的診斷。隨著技術的進步,磁共振的影像質量和檢查速度也在不斷提升。

對於患者來說,了解磁共振檢查的過程和注意事項,不僅能夠減少對檢查的恐懼感,還能更好地配合醫療人員的工作,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內容,可以訪問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