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使用的5個注意事項與健康風險

微波爐使用的5個注意事項與健康風險

小燕在後臺收到一條私信,內容讓人不禁思考:「我斷斷續續有三個月,每天都用泡沫塑料碗放微波爐加熱,一次性的那種,現在才知道是致癌物,聯想到自己食慾下降,熬夜時頭會有點痛,很害怕會得癌癥,請問機率有多大呢?畢竟我這麼做足足有三個月了,想想都害怕!」這樣的疑慮在許多人心中都存在,尤其是在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的情況下,微波爐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微波爐是如何進行加熱的?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它能夠使微波爐內部產生磁場,從而使電子振動並產生熱量,這些熱量會被食物吸收,經過熱傳導的過程使食物變熱。微波爐的設計使得食物中的水分子能夠振動並摩擦生熱,因此含水量較多的食物加熱效果會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微波爐並不適合加熱純水,因為微波加熱的速度較慢,水加熱到沸點(100℃)時不會立即沸騰,若將水取出時則可能會出現突沸的現象,這會造成意外傷害。

微波爐可以加熱泡沫塑料碗嗎? 會致癌嗎?

長期以來,一次性的塑料餐具一直被視為「白色垃圾」,但在2021年,國家重新允許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流通,並制訂了專門的生產規定,如《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GB 9689)和《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新增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關於「一次性塑料餐具加熱會產生致癌物二噁英」的說法,國務院原全國包裝改進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沛生表示這種說法過於片面。

二噁英的產生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包括含苯環物質和含氯、溴等物質同時存在,加熱溫度必須達到200℃以上,還需要金屬催化劑的存在。因此,這三種因素缺一不可,二噁英才會產生。一次性餐具的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是PS粒子,並且在無氯的密封環境下進行,這樣就避免了二噁英的生成。雖然苯乙烯屬於含苯環的化合物,但在生產過程中並不會產生二噁英。

另外,聚苯乙烯的分子結構相對穩定,解聚成單體的溫度需在250℃以上。即使原料中含有微量的單體,在實際使用中這些單體會迅速汽化,殘留在食物或器皿中的機會微乎其微,且即使有殘留,其量也遠低於國標標準,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傷害。

哪些塑料適合用於微波爐?

每種塑料都有其耐熱極限,目前食品用途的材料中,最耐熱的是聚丙烯(PP),可承受140℃,這也是唯一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的塑料盒材質,且可在清潔後重復使用。而聚乙烯(PE)能耐熱110℃,聚苯乙烯(PS)則只能耐熱至90℃。當溫度超過這些材料的耐熱極限時,塑化劑就有可能釋放,因此應避免長期用高溫加熱塑料飯盒翻熱食物。

哪些食物或餐具不宜放入微波爐加熱?

  • 雞蛋、番茄、葡萄等帶殼或有膜的食材水果,因為微波加熱會使水分蒸發產生氣體,殼膜的存在會使水蒸氣無法散去,可能會在裡面爆開,導致燙傷。
  • 純水和高油脂食物也不適合微波加熱,因為在取出時可能會出現突沸,容易造成燙傷。
  • 濃湯、醬汁等較濃稠的食物,最好也不要用微波爐加熱。如果必須加熱,記得用蓋子蓋住,但千萬不要蓋緊,以免造成炸開的風險。
  • 加熱時最好使用陶瓷餐具,避免使用金屬餐具,因為金屬與微波爐內膽靠近時會引起放電,可能會冒出火花,甚至引起火災。

微波爐的輻射會致癌嗎?

微波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這種輻射的量非常微小,並不會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而癌症的產生主要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電離輻射(如X射線和放射性粒子)能夠損傷DNA,從而可能誘發癌症。因此,微波爐的輻射與電離輻射是兩回事,並不會導致癌症。

如何正確使用微波爐?

在使用微波爐時,有幾個注意事項需要遵循:

  • 不要在爐門開啟的情況下啟動微波爐,避免輻射外洩。
  • 加熱的容器應有散熱孔,以免區域性的高溫導致爆炸。
  • 微波爐上方的出風口不能被遮擋,否則可能導致短路。
  • 加熱食物時應去掉保鮮膜,因為高溫可能使保鮮膜發生化學變化,影響食物安全。
  • 如果出現火災,應先關閉電源,然後再打開爐門散熱。
  • 經微波爐解凍的生肉,忌再放入冰箱冷凍,因為在微波解凍時外層已經加熱,細菌可能繁殖,冷凍並不能殺死細菌。

總結

微波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對相關健康風險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雖然微波爐的輻射不會導致癌症,但不當使用或選擇不合適的容器卻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因此,了解哪些食物和餐具不適合放入微波爐,加熱時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微波爐,都是保護我們健康的重要措施。希望大家在享受微波爐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能保持對健康的警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