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純屬謠言的食品概念,讓你更了解食物的真相
自從今年全國實施《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後,很多消費者的意識已經明顯提高,懂得仔細看標籤了。但仍有很多朋友還沒學會仔細看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或者是對某些概念有誤解,繼續被各種「概念」所忽悠。接下來小編為您介紹純屬謠言的食品概念。
1.「無反式脂肪酸」的餅乾點心
現在很多人去貨架上購買甜味零食點心,都會注意看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果是零,就以為它會比較健康。其實,目前油脂工業技術完全可以做出來幾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植物起酥油、蛋糕油、人造奶油之類的產品。然而,這些專門用來做點心餅乾的油脂富含飽和脂肪,若多吃同樣會增加患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此,這類食物偶爾吃幾次也就罷了,千萬別因為「零反式脂肪」就縱容自己。
2.「非轉基因」的烹調油
油脂的脂肪含量高達99.9%。無論是不是轉基因的烹調油脂,在增加食物熱量、令人長胖方面差異都不大。如果因為標明「非轉基因」就放心大吃特吃,那麼距離糖尿病、心臟病、膽結石、腸癌之類的疾病就不遠了。經過安全性評價再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本身,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目前並未發現轉基因的大豆油含有什麼毒性物質,也沒有發現它有特殊的害處。
3.「無新增蔗糖」的香甜麥片
很多消費者喜歡購買號稱「無新增蔗糖」甚至「無糖」的「營養麥片」。但很遺憾,大部分時候他們買到的只是「麥芽糖漿」替代蔗糖做成的產品,或者是糊精+甜味劑的組合。麥芽糖漿也好,糊精也好,在升高血糖方面比蔗糖只會更猛,而營養素含量方面也完全沒有任何健康優勢。一定要弄清楚,麥片不等於燕麥片,無糖也不等於低血糖上升速度。與其吃這樣的偽健康概念產品,不如直接吃純粹的燕麥片,自己加上核桃碎、杏仁碎來增香,加上葡萄乾和大棗肉來增甜,營養價值會高得多,而血糖反應會低得多。
4.「純天然」的果蔬干
無論是香香脆脆的綜合果蔬干,還是各種藍莓干、聖女果乾、獼猴桃乾等,不少人都覺得多吃點有益健康。可惜,事實並不總是如此。綜合果蔬干實際上是低溫油炸產品。果蔬本是脂肪含量低於1%的產品,但經過油炸脫水之後,脂肪就可以高達10%,甚至15%以上。而很多所謂的「水果乾」,其實也是水果加油加糖製成的產品,糖分都提高了很多。儘管它們的確有一定的健康價值,但因為加入了大量的糖,健康效果多少會打折扣,吃起來也需要限量。想要知道果蔬干裡面有沒有加糖加油很簡單,只需要看看產品包裝上的配料表就可以了。
5.「兒童專用」食品
很多食品上標明「兒童」二字,如兒童醬油、兒童醋、兒童掛麵、兒童牛奶之類。其實國家並沒有相關的兒童型食品的標準要求,這兩個字幾乎是可以隨心所欲使用的。不少兒童醬油的鈉含量一點兒都不低。有些兒童掛麵會強化一些微量營養素,而另一些產品則只是做得細一點短一點,鹽沒有少放,營養價值並不高。甚至有些產品,只是用多加點糖、香精,包裝上畫點卡通人物,再放點小卡片、小玩具之類的手法來吸引孩子,對健康完全沒益處。
6.「低熱量」的飲料
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標示為「低熱量」的飲料,吸引了不少追求健康的消費者。然而,這些飲料雖然熱量較低,但往往添加了大量的人工甜味劑,這些成分可能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研究顯示,長期大量攝入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影響腸道菌群,甚至引發代謝問題。因此,選擇飲料時,還是應該以天然成分為主,少喝含有人工添加劑的產品。
7.「全穀物」的食品
全穀物的食品被廣泛宣傳為健康選擇,但許多消費者可能忽略了其中的糖分和熱量。雖然全穀物比精製穀物更有營養,但有些全穀物產品仍然添加了大量糖分以增強口感,這使得它們的健康優勢大打折扣。因此,選擇全穀物產品時,建議仔細查看成分表,選擇那些糖分較低的產品。
8.「富含膳食纖維」的零食
很多零食宣稱富含膳食纖維,這聽起來似乎很健康,但實際上,這些零食可能是通過添加纖維素來達到標示的效果。這些添加的纖維素並不具備天然食物中的營養價值,反而可能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因此,選擇零食時,最好選擇天然的高纖維食品,比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總結分析
以上介紹的幾個食品概念,都是一些常見的誤解和謠言。了解這些真相後,我們在選擇食品時,應該更加謹慎,仔細查看產品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健康飲食的關鍵在於選擇天然、無添加的食物,避免被花言巧語的標籤所迷惑。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飲食選擇。最後,祝大家在這個冬天身體健康,一切順利!如需了解更多資訊,歡迎訪問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