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的6個關鍵:如何成為孩子的優秀引導者

父母必知的6個關鍵:如何成為孩子的優秀引導者

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事事管、時時管,雖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效果卻往往不盡人意;第二種是什麼都不管,放任自流,這樣的結果通常更糟;第三種則是適度管教,雖然不全管,但能夠切中要害,這樣孩子的成長就會相對順利。優秀的父母往往會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來說,他們只需專注於六件事情。那麼,父母的哪些行為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又有哪些觀點是需要從小就灌輸給孩子的呢?以下六點是家長們特別需要注意的。

1. 相信孩子

當孩子已經掌握了某項技能或能夠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父母就應該堅持讓他們自己去做。如果孩子已經會走路,那麼家長就不應該再抱著他;如果孩子能自己吃飯,不論吃得多糟糕或弄得多髒,家長也應該停止餵食。這樣的做法在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不少麻煩,比如要不斷地清理被弄髒的衣服、飯桌和地板,但總比孩子五六歲了還需要家長餵飯要好得多。

此時,家長最應該對孩子說的是:「我相信你,你可以自己做到!」(如果孩子還小,一定要蹲下來,直視著他的眼睛告訴他)。學會拒絕那些對孩子成長沒有任何意義的幫助,讓孩子自己去做事,會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自信心和成就感會讓孩子從小就綻放光彩。

2. 讓孩子做一些家務

孩子一學會走路,就可以開始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導他們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那麼他們會將這些事情視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不會感到厭煩。為了讓孩子能專心學習,避免讓他們接觸家務,這種做法並不明智。聰明的家長可以每週安排固定的一天,讓全家一起參與「家務日」,這樣不僅能增進家庭感情,還能讓孩子學會分擔責任。

3.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小時候,孩子做的選擇越多,長大後就越有主見,未來做選擇的能力也會更強。如果想培養孩子成為成功的人,從小讓他們學會做出與年齡相符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即使他們的選擇有時候會很糟糕,但這是讓他們在犯錯中成長的過程。孩子需要明白,任何選擇背後都會有相應的後果,這樣能讓他們學會承擔自己的選擇結果,這是培養領導力的早期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只能做一些與他年齡相符的決定,而不是所有事情都由他們來選擇。例如,和父母一起外出應酬的時候,回家的時間應由父母來決定,而不是讓孩子來決定。

4. 給孩子樹立明確的規矩

家庭中一定要有規矩,這不僅是紀律的體現,更是幫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工具。對孩子的行為要有理性的約束,這樣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首先,限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因為過度的視聽刺激會讓孩子變得被動,不利於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其次,對孩子的禮貌和言行舉止給予特別重視的教育。學習成績一般但懂事有禮貌的孩子,往往比學習成績優秀但不懂事的孩子更容易在未來的生活中取得成功。

第三,嚴格控制孩子吃快餐和垃圾食品。讓孩子吃這些不健康的食物並不等於你對他的愛!很多孩子其實並不喜歡快餐的味道,只是喜歡在麥當勞的遊樂場裡玩耍,或是得到兒童套餐中的小玩具。因此,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真正的遊樂場,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享受快樂。

5. 不過度關注孩子

如果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人、獨立思考的人和全能的領導者,就不要用過度的關注將他們淹沒。過度的溺愛會使孩子難以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父母過度關注孩子時,孩子也不會關注父母。得到過多關注的孩子會認為,傾聽和接受指令是父母的責任,這樣會使他們缺乏自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閱讀改變一切

鼓勵孩子多讀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愛好閱讀的。從孩子六周大開始,每天至少為他們唸書30分鐘,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用優秀的書籍來充實家庭的氛圍,孩子對新的玩具會很快失去興趣,但對一本他喜歡的書卻會年復一年、一遍又一遍地閱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希望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如果孩子從未見過父母讀書,他們自然不會喜歡閱讀。

總結分析

現在,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進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目相信和模仿所謂成功的教子經驗。這些經驗聽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因為它們缺乏可遷移性。如果只是簡單地克隆和模仿,無法落實到自己孩子身上,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和提煉的。其實,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中的那麼複雜,只要抓住以上六件大事,父母就能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也能成為傑出的孩子,這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訪問 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