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個炒菜不健康習慣,讓你吃得更健康
我們國家的烹飪方式多種多樣,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炒菜的方式仍是最常見的。不過,許多家庭在炒菜時,往往會養成一些不太健康的習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些習慣,並學習如何改善。
1. 蔬菜切完後清洗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若在切開後再泡水,會導致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流失。為了讓飲食更健康,我們應該在清洗蔬菜時,先將其徹底清洗乾淨,然後再進行切割。切好的菜最好能馬上烹調,否則會使一些營養素氧化。
2. 切完菜用水焯
與前面提到的觀點相似,切開的蔬菜因為破壞了其完整性,經過水焯後,裡面的營養物質也會流失在水中。此外,若在水中加入鹽和油,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並使蔬菜的顏色更加誘人。
![]() |
3. 做菜先過油
為了讓菜肴更加香濃,很多人在製作乾煸豆角、地三鮮等菜餚時,喜歡先將食材放入油中過一下再撈出來繼續炒。這樣做雖然能提升風味,但卻會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並使人體攝入過多的油脂,增加肥胖的風險。
4. 鹽放得太早
許多人認為早放鹽能讓菜餚更入味,但其實這樣會使蔬菜中的營養物質隨汁液流失。如果在燉肉時過早放鹽,會導致肉中的蛋白質過早凝固,影響消化,並且腥味無法揮發,湯汁的鮮美度也會降低。
5. 油冒煙時才下鍋
炒菜時雖然需要熱油下鍋,但切忌等到油冒煙才下鍋。當油鍋冒煙時,油溫已經達到200℃以上,這樣不僅會破壞蔬菜中的營養,還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增加患癌的風險。
6. 炒青菜時在熱鍋裡加涼水
有時候在炒菜過程中會發現水分不夠,菜要炒幹了,這時候很多人會加大量的涼水。這樣做會使鍋內的溫度驟然下降,導致蔬菜變得老硬且口感不佳,還會損失一些營養。如果非要加水,建議使用少量的溫開水,這樣不會過多影響鍋內的溫度,炒出來的菜會更加脆嫩。
7. 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
許多人為了省事,經常不刷鍋就直接炒下一道菜。看似乾淨的鍋,其實表面上可能附著著肉眼看不見的食物殘渣和油脂。在再次高溫加熱時,這些殘存的物質可能會釋放出苯並芘等致癌物質。因此,在炒下一道菜之前,一定要把鍋清洗乾淨。
8.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來炒菜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油炸過的油覺得浪費,會等下次炒菜時再用。但是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高溫加熱後的油會產生有毒物質,若繼續使用這種油進行高溫烹調,會使致癌物的產量急劇增加。因此,這類油炸過的剩油不宜繼續高溫加熱,若想避免浪費,可以用來燉菜或製作類似花捲等麵點。
補充內容
9. 不同食材的烹調時間
許多人在炒菜時,對於不同食材的烹調時間常常不夠重視。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時間來熟透,若將所有食材同時放入鍋中,很可能會導致某些食材過熟而某些則未熟。建議將食材分批加入,先放入需要長時間烹調的食材,再添加快速熟透的食材,這樣可以更好地保留每種食材的營養和口感。
10. 使用不當的烹調油
選擇合適的烹調油也是健康烹飪的重要一環。某些油在高溫下容易氧化,產生有害物質。建議使用穩定性較高的油,如橄欖油、葵花籽油等,這些油能在高溫下保持較好的品質,減少對健康的危害。
![]() |
11. 忽視食材的新鮮度
新鮮的食材對於健康飲食至關重要。有些人可能會因為價格便宜而選擇不太新鮮的食材,但這樣的食材往往營養價值低,甚至可能含有危害健康的物質。因此,選擇新鮮的食材,不僅能提升菜餚的口感,還能更好地保證營養的攝取。
總結
以上八個炒菜的不健康習慣,都是我們在日常烹飪中常見的問題。透過改正這些習慣,我們不僅能提升菜餚的口感,還能更好地保留食材中的營養,讓我們的飲食更加健康。此外,補充的三條建議也提醒我們在烹飪中要更加細心,選擇合適的食材和油,並注意食材的新鮮度。只要我們在日常的烹飪中多加留意,就能做出既美味又健康的菜餚,讓家人的飲食更加均衡。想了解更多健康飲食的知識,可以訪問這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