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關於食道癌的真相與預防方法

5個關於食道癌的真相與預防方法

「菜來了,趁熱吃!」這句話在飯桌上經常聽到。雖然食物趁熱吃味道更香,但長期過熱飲食卻會誘發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有關專家指出,我們的食道壁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如果反覆如此,可能引起質的變化,發展為腫瘤。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在40℃左右。

為什麼趁熱吃會得食道癌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進食過燙食物與食道癌的發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由於人的食道內壁是由黏膜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越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若經常吃過燙的食品,諸如火鍋、麻辣燙等,就會對口腔、食管、胃內黏膜構成嚴重損傷。如果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遭到燙傷,反覆多次易構成黏膜淺表潰瘍,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癥、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縮性胃炎等病癥。長此以往,就會誘發黏膜質的變化,以至癌變。

同時,那些進食過快、愛喝烈性白酒、嗜好辣椒、常吃醃漬食物的人群也是食道癌好發的高危人群。進食過快、愛喝烈性白酒、嗜好辣椒等不良飲食習慣,易發生食道黏膜損傷、慢性炎癥;醃漬食物中的黃麴黴素、亞硝胺等都是重要的致癌物質,反覆刺激易引起食道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最終可導致癌變。

食道癌的常見病因是什麼

食管癌的人群分佈與年齡、性別、職業、種族、地域、生活環境、飲食生活習慣、遺傳易感性等有一定關係。經已有調查資料顯示食管癌可能是多種因素所致的疾病。已提出的病因如下:

  • 化學病因:亞硝胺。這類化合物及其前體分佈很廣,可在體內、外形成,致癌性強。在高發區的膳食、飲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測亞硝酸鹽含量均遠較低發區為高。
  • 生物性病因:真菌。在某些高發區的糧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標本上,均能分離出多種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亞硝胺及其前體的形成,更促進癌腫的發生。
  •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鉬、鐵、鋅、氟、硒等在糧食、蔬菜、飲水中含量偏低。
  • 缺乏維生素: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動物蛋白、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是食管癌高發區的一個共同特點。
  • 煙、酒、熱食、熱飲、口腔不潔等因素:長期飲烈性酒、嗜好吸菸,食物過硬、過熱、進食過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癥、創傷或口腔不潔、齲齒等均可能與食管癌的發生有關。
  • 食管癌遺傳易感因素:遺傳因素在某些家庭中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面對食管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1. 定期到醫院檢查:做胃鏡檢查和消化道造影檢查,通過觀察病變組織、病變部位、病變大小來確診。
  2. 合理飲食,營養搭配:養成吃飯不挑食,少吃或不吃反季蔬菜,注重葷素搭配,多吃粗糧,每頓飯吃七分飽就可以。
  3. 細嚼慢嚥,吃溫食:食道癌病人多喜吃熱食,吃飯急,吃飯快,很趕時間那種。外國人說「中國人是最急的人,等不得」,為了我們的健康還是希望你等等。因為這種飲食習慣對食道來說是一種長期的慢性刺激,一旦時間長,就很容易癌變。所以為了身體健康,吃飯要慢,不要急。
  4. 少吃或不吃鹹菜,不吃霉變食物:鹹菜中含有較多亞硝酸鹽,在胃酸的情況下與仲胺類物質結合產生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在我國由於居住地的原因,那些常食醃製菜的人群(食道癌高發區)更要關注自己的食道。霉變食物也是「食道癌」殺手,因其含有黃麴黴菌素。

額外的預防措施

除了上述的預防方法,還有其他一些措施可以幫助降低食道癌的風險:

  •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線,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滋生。
  • 增加運動量: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增強身體抵抗力,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 控制體重: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食道癌。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降低風險。

總結分析

食道癌是一種威脅我們健康的疾病,了解其成因和預防措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從飲食習慣到生活方式的改變,每一個小細節都可能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影響。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期檢查身體,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預防食道癌的重要措施。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自己的健康,遠離食道癌的威脅。

如需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訪問這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